国务院要闻:
“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第三批堵点难点征集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纪实

全区“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展示


 

  编者按:“五小”活动是指上世纪80年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的生产竞赛。“五小”的内容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把“五小”竞赛活动作为团结动员职工群众的平台,服务企业创新驱动的载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

  为弘扬工匠精神,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区总工会从市科技局、教育局等相关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区评审组,深入企业一线,对全区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评。12项优秀成果获市奖金3.5万元,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区评选优秀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全区优胜单位3家。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简介

特等奖

  传统教育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是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们要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单独学为合作学、变管理为自理。基于此认识,2009年开始,我们以《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课题为引领,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了“理念与文化、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三大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市十二中的教学模式被评选为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范式”。

  实验初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认识不到位,理念和观念转变成为了课改的障碍。2010年初开始,我们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借助外力影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的新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明确教育的政策导向;同时提出了:“成在教师,败在校长”“不换思想就换岗”“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承诺与要求,实施管理助推,并构建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三级文化体系。

  为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觉行动的能力。2015年起,市十二中以学自委为抓手,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即是学习生活的规则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学自委的自主管理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也在学自委管理工作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管理、组织、规划、协调、表达等综合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校构建了学生主体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强化小组、淡化个体”的评价新模式。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自评、互评、他评,时时有评价、事事有评价,形成了日评价上板、周评价上墙、月评价上屏的及时、公开、完整、全程的评价体系,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 

  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信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常常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在家里碰到学习困难就没办法交流解决。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市十二中以学生为本,构建了信息支撑并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一平台三系统”互联网+教育模式,学习平台下的学习、资源以及管理三个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无缝对接的全天候学习、管理、使学生置身于无界化的泛在学习环境之中。

  阳泉十二中教育新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由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为基本单位,合作、交流、展示为基本形式,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以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为引领、学生自治为目标、自主管理为手段、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自委)为组织的管理新模式和以即时、公开、完整、全程为原则、过程学生主体参与,评价方式主体多元的评价新模式三大部分构成。

  教学新模式,实现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促进了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大幅提升。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早读、自习没有教师看守,反而学习的秩序更好,效率更高;平时的考试没有老师监考,反而纪律更好,效果更佳;一个班主任管理两个班,反而更加轻松,效果更好。学校的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都比过去效果更好了。评价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欲望,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动力问题。

  以学生为本,建立了学习平台下“三系统”,做到了学习、资源和管理的互联、互通,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无缝对接的全天候学习与管理,使学生置身于无界化的泛在学习环境之中。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新模式实践,我们实现了教育的创新:

  1.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幸福的人、幸福地做人;学会做事、做完整的事、完整地做事”为目标,构建了学校的校园、班级和小组三级文化体系,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觉行动”的高效课堂文化场。

  2.以导学案为抓手,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为方法,课堂展示为形式;学生质疑、补充、评价,教师点拨、追问、精讲的课堂形态,实现了由使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3.以学自委为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即是自己学习生活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辅之以即时、公开、完整、全程为原则的评价模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

  4.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线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解决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时,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

  5.上课,教师基本不讲课;早读、自习,教师基本不看守;平时考试,不需要监考;上课期间,座位不固定、随时可发言;评价工作,学生说了算的教育教学环境,重塑了学校教育新生态。

《井下采矿快速炮孔封孔体》成果简介

一等奖

  目前矿井井下炮采作业,装炮后主要采用粘土炮土进行炮孔封孔,其制作、运输及使用都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粘土炮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其主要是粘土经过烘干后制得,极易破碎,运输到井下使用地点后,成品率不足20%,并且烘干后的粘土炮土在使用前,为了保证放炮效果,还需要将其用水淋湿,极大地影响施工效率。

  粘土炮土封孔有以下缺点:①成生瞎跑的几率大。由于粘土本身的粘结性问题,烘干后的成品长度大都在50mm-150mm左右,再加上运输过程的破损,大多长度不超过100mm,装填1m左右的炮眼,就需要反复的进行装填,这样就造成对火药引线的多次磨损,非常容易造成瞎炮、死炮。②瞎炮处理困难,有很大安全隐患。粘土炮土在装填过程中都会被炮棍捣实、捣碎,一但遇到瞎炮,处理非常困难。③放炮后炮尘非常大,往往需要人员等待很长时间后才能再次进入施工。

  经过不断摸索、试验研制的井下采矿炮孔封孔体,其抑尘效果明显,阻燃效果好,大大提高了采矿效率。

  1.采用的技术方案:井下采矿炮孔封孔体,它包括填装袋、填充体和封孔件,填充体装填在填装袋内,填装袋的开口端通过封孔件卡紧封堵,

  2.填充体由阻燃剂、抑尘剂、粘结剂等组成。

  3.填装袋根据炮孔粗细其直径为22-35mm,长度为280-500mm。(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定制)

  4.填装袋为采用阻燃复合膜制成袋体结构。

  井下采矿炮孔封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炮孔封孔体可根据实际孔径大小制作不同的长度和直径,装填炮孔效率高,一旦遇到瞎炮时,用钩体直径钩住封口卡扣可快速将封孔体钩出,为下一次装填节省了时间;另外抑尘剂能有效地降低放炮后的炮尘,还可以快速地使炮尘附着,缩短再次施工的等待时间,并且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添加阻燃剂,能有效抑制放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明火,大大降低由于瓦斯等造成的事故概率。  

  使用说明:

  1.依照设计要求的孔径和深度打好炮眼,并用压风机清扫孔眼浮沉或积水。

  2.将火药绑好引线后,用炮棍送入孔眼底部。

  3.根据炮眼设计深度,将快速炮眼封孔剂塞入孔眼中并用炮棍捣实。

  目前阳煤集团一矿、二矿、三矿、长沟、新景、开元、燕龛、上社煤矿、平定伟峰煤业及盂县兴裕煤业都已投入使用。

  井下采矿快速炮孔封孔体已于2017年1月4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6 2 0787894.8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教涵【2017】77号文件中,矿区小南坑小学因试点项目成绩突出,被评为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2017年又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实地验收和评议,最终其中的161个单位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小南坑小学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小学。

  小南坑小学始建于1953年, 现有教职工90名,共设24个教学班,学生978人。小南坑小学前身是一所老煤矿子弟小学,2006年由原来的企业办学划归矿区政府。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学校外来务工子女超过学生总数的1/3,底子薄,生源差,教师结构严重老化(平均年龄48.6岁),面对现实,为了学校的发展,矿区小南坑小学坚持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在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师素质提升,重视教学实效,扎实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理校,科研兴教,信息强校”的办学之路。

  2011年小南坑小学承担的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开题,在不断学习研究中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成效更加明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西省批“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001年,学校成为“阳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积累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初步经验;“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阳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获阳泉市B类成果奖;“十二五”之际,学校申请承担中央电教馆“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和资料的收集为课题实验研究铸就了坚实的根基。

  二、研究过程和研究方式

  2011年4月,小南坑小学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制订了研究方案,成立了课题组,通过三年四个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一2011年12月),第一轮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轮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结题阶段(2014年1月—课题结束)的研究,小南坑小学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开辟了三种学习研究平台,“小南坑小学博雅教育博客圈”“小南坑小学微信交流平台”“小南坑小学教育云平台”它们在不同时段、不同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课题实验的开展。打开了校外课堂,推进了教学进程。

  三、课题价值和研究成果

  1.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得以丰富

  通过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系列活动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十届“信息杯”教学赛讲活动,大大充实了我校云平台的资源库建设,也为教师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是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2.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高

  2012年12月,郭少娟校长在阳泉市中小学“主体型”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小学校长模式比赛一等奖,被阳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一等功。王宝霞和齐媛老师在2012年度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美术和信息技术“十佳”教师称号;2012年11月,齐媛老师在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执教的《夸夸咱大连——图文混排》一课获一等奖。

  2013年10月王宝霞的白板课例《小小手》和李兆婷的白板课例《等量代换》荣获2013年阳泉市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小学组一等奖;2013年11月,我校被评为2013年阳泉市“班班通”教学应用及教育信息化推进活动先进学校。2013年12月,语文教师李爱芝在中国教育学会现代教学艺术研讨会暨第三十八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中,执教的《卖木雕的少年》被评为一等奖。

  在“2016年全国小学数学微课大赛”活动中,张建英设计的《不规则物体的容积的计算》荣获特等奖;王云设计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微课》、李兆婷设计的《认识人民币》、陈润娥设计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张秀英设计的《什么是比》、马玲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郝玉萍设计的《用量角器量角》荣获一等奖。

  2016年5月,数学老师王云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展示暨第六届小学数学说课大赛,《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获一等奖,该课的微视频同时也被评为一等奖。

  2017年5月17日郭校长应邀代表阳泉市参加了在运城召开的“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现场会”,会上作了题为《建设云端课程,变革学习方式》的经验介绍。2017年12月21日,郭少娟校长受邀作为优秀案例负责人,在“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阶段总结会上,向全省兄弟学校分享了我校开展的“线上线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

  与此同时,全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辅导的学生电脑绘画作品在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频频获奖,王云亮、林金梅两位信息技术老师荣获山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3.混合式学习模式得以运用

  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学习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在线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切身为学生着想,组织教师积极搭建网络课程,目前,全校师生依托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的学校门户、班级主页、师生空间,为混合式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指导,学校教师在平台上人人建课,现已建立了9个单元微课,3个整体课程,建课187节,微视频162个,学科覆盖率为100%.利用网络课程,组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等)自主学习课程,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等)并完成平台作业和练习,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混合式学习,师生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课上课下生动交流,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初步形成。这种模式让课堂更加人性化,学生能自己掌控学习,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高效利用资源,最大程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多年来,小南坑小学全体教师始终坚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学校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全力打造新时期的新校园、新课堂。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小南坑小学构建形成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融入教师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各学科都已经形成了适应本学科特点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了质的突破和整体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成绩显著,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 上一篇: 矿区行政执法大队:力争“文明诚信” 助力“五城联创”
  • 下一篇: 展非公风采 为党旗增辉
  • 中共阳泉市矿区区委 阳泉市矿区人民政府主办 联系电话:0353-4061197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晋ICP备10200642号 网站标识码:1403030001
    晋公网安备 14030302000003号电子邮箱:yqkq@yqkq.gov.cn